不公平现象背后的原因
根子在全运奥运挂钩,地方体育局大打出手
为了一名运动员能否代表中国出征奥运会"大打出手"。这绝不是地方体育局的荣誉使然,究其原因我们就能发现,在中国奥运会金牌的价值远比很多观众想象中来的要大,据悉中国代表团每夺得一枚奥运金牌,该运动员所在省份的体育局就会计入2枚全运会金牌,更多的金牌数量能够决定很多事情,比如该省体育局在国家体育总局的地位,得到的教练,运动员以及物资分配等等等等,在田源落选奥运代表团消息传出当天,湖北体育局方面就迅速计算出了他们的损失--"我们湖北亏大了,田源这次落选,我们等于丢了一枚奥运金牌和三枚全运金牌(打破世界纪录会计算为另一枚全运会金牌),四块金牌丢了,我们能想得通吗!"武汉一媒体人士转述湖北体育局一名人士的话说。"输了奥运输全运",当时这位湖北方面的媒体人士的形容可谓无比恰当。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看到了这荒诞的"替补冠军"出现,而湖南体育局为了让王明娟上位,甚至不惜传出"变性人"的流言,给如今还不到20岁的田源造成了巨大伤害。对此田源曾经向媒体说过这样的话:"奥运金牌我都可以不要,但不能用这种手段污蔑我。这关系到我一辈子的生活,还有我家人的名誉。"也许唯一的好消息是,取代田源出征伦敦的王明娟成功夺冠了,而不是像2004年的李卓那样失误丢掉金牌,可什么时候中国奥运代表团的选拔制度才能真正公开公正透明起来?这一点很多人都在期待,但却没有人能给出一份具体的时间表。
选拔缺乏统一公平的标准
谁能去奥运?这是每届奥运会开始前各个国家都会面对的一个问题,但在中国军团这个奥运夺金大户面前,这一问题的解决方式却总是让人感到啼笑皆非。此次伦敦奥运会,田源的落选没有影响到中国队拿到48公斤级女举的金牌,但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取代王明娟的李卓却意外失手,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类似的例子在过去几届奥运会上屡有发生,作为一个观众我们禁不住要问为什么?难道中国奥运健儿的诞生谈不上任何标准可言吗?
很不幸,是的。在公正的选拔制度面前,中国人将传统的"人治"发扬到了极点,很多比赛项目的奥运会参赛人选都是由体育总局和各地方体育局内定,即便有所谓的选拔赛也只能算是摆设,有选拔赛的项目尚且如此,那些没有选拔赛,或者无法判定标准的项目就更乱套了,比如2008年女子羽毛球最后一个名额李永波给了卢兰而没有选择刚刚夺得世锦赛冠军的朱琳,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跳水,乒乓球等完全没有固定选拔标准的项目之中。
其实关于这一点,我们的竞争对手们已经做出了表率,美国的奥运参赛运动员每一个都是通过选拔赛出现在伦敦,即便是"飞人"卡尔-刘易斯这样的世界知名选手也无法在选拔赛实力的情况下通过"人情"入选美国代表团。据悉,美国奥组委举办的奥运选拔赛是全美直播,所有人都可以看到最终的结果,美国政府甚至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而是采用社团管理型的体育管理体制,并以《业余体育法》为法律依据,在最大程度确保了比赛的公正性。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欧洲大部分国家,以及近来在奥运赛场上蹿升势头极猛的澳大利亚代表团,这些国家选拔奥运参赛选手的过程才真正称得上公开公正,并且完全透明。
至于什么时候中国代表团才能做到这一点?没有人知道。但至少在"田源事件"发生之后,家体育总局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马文广就坦言:希望在以后的奥运选拔过程中看到真正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