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必须有体育精神
从2008到2012,从没有体育精神到作秀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伤在身的刘翔站到起跑点上,裁判员发令枪还没有打响,他就直接站起身来走向运动员通道,主动退出比赛。一时间现场一片哗然,电视机前所有的观众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再后来,刘翔的师傅孙海平在新闻发布会上痛哭,告诉大家刘翔带着多么严重的伤势。可这些换来了什么呢?铺天盖地的责骂声,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外号——“刘跑跑”。当时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一种说法,即便刘翔不能跨过那些栏,就算走,也应该走完那110米。激愤的田径爱好者们甚至搬出了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英国选手雷德蒙德400米半决赛中腿伤复发,最后用单脚跳的方式完成了比赛的例子。
很多人说,2008年的刘翔,缺乏体育精神,选择了最让人无法接受的结束方式。从2008年到2012年,长达4年的时间里这句话反复被人提及。2010年亚运会夺冠之后,刘翔曾经正面回答过这个问题,“走完110米栏?走到终点?去证明一些人所谓的体育精神的理解?他们不懂!”当时刘翔笑笑说,“说这些的人根本就是一个局外人,看客,不懂。他们觉得这就是体育精神。我觉得当冲过终点的时候,展现自己的时候,这才是体育精神。”
现在呢?同样是带着伤,同样是站上了跑道,这一次刘翔没有选择提前退赛,而是在起跑之后,即将跨过第一个栏时意外受伤,尴尬倒地。这一次,刘翔选择了“走”全部110米的跑道,他完成了4年前那些批评者口中“体育精神”的展现,这一次他所背负的骂名变成了“作秀”。有人说:伦敦奥林匹克球场变成了刘翔伟大的秀场,也有人注意到:在刘翔伤退之后短短几分钟,某世界著名体育品牌便通过官方微博发布翔飞人新版广告,反应速度令网友咋舌。甚至有人开始质疑刘翔是否真的跟腱断裂了,骂声如潮水般涌向刘翔坐着轮椅离开赛场的背影,难道这,就是所有人希望看到的结局吗?
刘翔退赛风波背后,被误读的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或者说奥林匹克精神,归根结底是12个字:“更快、更高、更强”,“自信、自强、自尊”,在这样的体育精神之下,运动员应该去不断进取,追逐人类极限,也应该在运动中展现出了自己的魅力,维护自己和自己所从事运动的尊严,刘翔两次退赛,遭遇社会各界的质疑,甚至谩骂,在这些不和谐的声音背后,体育精神这四个字又被曲解到了怎样的程度?
和四年前在北京一样,刘翔将要面对的是一场积重难返精神重压,不管事后他做出怎样的解释,检查出他有多严重的伤病,一场漫无边际的全民激辩都已箭在弦上,4年前,曾有一家国内媒体说过这样的的一段话:“摆在刘翔面前的,不是10个栏,是好几亿个栏,不是110米跑道,而是全民期待所横亘出的万水千山。”是啊,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之下,刘翔必须走上跑道,他必须展现自己作为“中国飞人”大无畏的精神,哪怕付出跟腱断裂,有可能彻底结束职业生涯的代价。他应该去跑吗?即便明知自己已经无法坚持,还是应该在4年前就做出今天一样走完全程的举动,那样,他所面对的质疑声又会小一些吗?
4年前在北京就有人说过,刘翔的退赛不是对他体育精神的考验,而是对全中国人民体育精神的反思,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刘翔,理解在他受伤背后,来自教练、领导,乃至全中国人民的压力。直至现在,都没有人去考虑这一点,他们更多考虑到的是自己被欺骗了的感情,是对8年时间,两届奥运会以来,刘翔都没能在拿到这枚金牌的失落。也许现在回头看看,刘翔真应该在08年就主动选择走完110米全程,至少他不会像现在一样沦落到“作秀”的质疑中,因为当时,还没有人“要求”他这样去做。(刘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