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印记
![]() “改造王一梅” ![]()
提起伦敦周期的中国女排,每个人都能说上一小段。毕竟,从陈忠和离任开始,这支队伍所经历的,就远不只是起承转合这么简单——三任教练,队员进出,成绩起伏。四年间每一刻都在不辍地为人们“生产”着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其中,王一梅,当然是被反复提及最多的那个名字。
“我怎么想并不重要,队里的需要是第一位的,我会服从队里的安排。”2009年漳州集训之初,王一梅就被刚刚上任的蔡斌当做是手中最为重要的一枚棋子加以改造,而这位青年队时期曾师从蔡斌的重炮手,也欣然开始了这段事后被证明为“并不成功”的改造。而也正是由这次改造开始,王一梅不可避免地成了“蔡家军”,乃至其后的“王家军”、“俞家军”时期的话题人物——因为,如何打造中国女排,在伦敦周期,已经被尴尬地简化成了如何使用王一梅。 而在蔡斌后的新一任主帅王宝泉上任之初,王一梅就从“假接应”变回了彻彻底底的“真主攻”,而按照新教练的要求,王一梅还加强了一传训练。因为,在王宝泉的思路里,接不好六轮一传的主攻,就没有上场的意义。紧随王宝泉之后上任的原任助理教练俞觉敏,在真正掌权之后做的第一件事,还是改造王一梅。在他的想法中,王一梅应该能够成为中国女排历史上的第一个“强力接应”——不同于蔡斌时期王一梅假接应真主攻的定位,俞觉敏将王一梅的场上位置移到了二号位,真真切切打起了接应,而对于这样的变化,王一梅说的依然是那句令人熟悉的“服从队里安排。” [详细] ![]() ![]() ![]()
“重夺冠军”
![]() “那时候真的觉得已经落到了谷底,不可能再差了。”王一梅说,回想起2011年的8月女排最谷底的那段日子,只觉得空气都让人窒息,“虽然那时候我已经被明确打四号位,但其实整个人都几年来最糊涂的,因为不知道未来到底会怎么样,我该怎么办。” ![]()
“我们五个”
![]() 王一梅口中的我们五个,指的是二传魏秋月;副攻马蕴雯、徐云丽;自由人张娴;再加上她自己——从北京奥运会周期开始,就一直在一起摸爬滚打的好姐妹。而“最后一届”这个说法的提起,则要从2011年的亚锦赛说开去。 ![]() ![]() ![]()
“不留遗憾”
![]() “在以前,我很少想很多事情,不论场上还是场下,因为队里有大姐姐们带着我,场上我只要扣好球就可以了;场下我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也有她们帮着我提点,我其实过得非常简单。”王一梅说,虽然她成名于北京奥运会周期,但属于她的成长,直到伦敦周期的四年才开始作用发酵。 七问王一梅![]()
-欢迎回来,队友们都等你好久了。
-对,整整62天,从我离开到现在,我也非常非常想回来,现在我回来了。 -即将迎来自己的第二次奥运会,相比起四年前是不是有很大的不一样? -四年前,是大姐姐们带着我打比赛,在场上我只要记好进攻线路就可以了,别的都不用管;在场下也是一样,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都有人帮我想着,那时候自己就只有兴奋而已,没有什么怕不怕,紧张不紧张的,就是挺高兴地就打完了奥运会。但这一次不一样,这四年队伍经历了很多事情,队里也有很多的年轻队员,现在我已经是老队员了,所以心态上肯定有很大的不同,原本这一次我是以非常享受的心态来迎接奥运会的,但因为受伤,中间也变得急躁过着急过,但现在这些都过去了。能够回到队里真的是非常高兴。 -这四年队伍成绩时有起伏,你中间是否会有过失去信心的时候? -虽然我也迷茫过,但我一直对自己有信心,因为队友很支持我,也相信我,所以我知道我不能放弃。我想队友们也是一样,这四年我们成绩起起伏伏,但最终我们还是靠自己的实力打到了奥运会,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这四年间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其实有很多,比如亚锦赛夺冠还有世界杯拿到第三,可能相比起世界杯,还是亚锦赛印象最深,因为那是我们从最困难,最低谷一步步走出来的过程,在拿到那个冠军之后,我们终于能释放出来,信心也是从那之后一点点被找了回来。 -在总决赛连败的时候想没想到过可能去不了世界杯,打不了奥运会? -的确曾经有过一闪念,想到过,但马上就又想这一定不会发生的,我们一定会努力打到伦敦去的,就算世界杯拿不到资格,落选赛我们也会去的。 -但结果我们非常圆满地拿到了亚锦赛的冠军,世界杯也拿到了第三…… -那应该是我们三年多来最高兴的时候了,接机的时候大家给我们的都是鲜花和笑脸,没有人再说你们怎么打得不好,我们也非常庆幸通过努力可以去奥运会了,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大的一个肯定。 -对于奥运会你又怎样的期待呢? -应该是好好享受比赛吧,打好每一场,这应该是我们几个老队员的最后一次奥运会了,但同时也是年轻队员的第一次,我会像四年前老队员带领着我打比赛一样,好好带着她们打好每一场比赛,不给自己和队友留下遗憾。 [详细] ![]() ![]() |
![]() |
撰稿:毛偊 | 分享到: | 体育首页 | 回到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