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拳击在中国并没有很好的群众基础,不过四年来国内的女子拳击队却从三四支猛增到近百支!许多田径、篮球等其他项目的运动员,也纷纷改行投身女拳领域。
伦敦奥运会女子51公斤级拳击决赛,任灿灿7-16负于亚当斯夺得银牌。值得一提的是,她以前是一名跨栏运动员。
2009年6月,国家女子拳击训练基地在河北迁安市挂牌成立。
2008年之前,全中国女子拳击队总数不过三四支,各项目参加国内比赛的运动员不过10余人,当时从事女子拳击对于运动员来说完全是兴趣或者爱好,因为想要在这个项目上出头实在太难。北京奥运会女子拳击没能入选之后,许多原本从事这个项目的运动员也纷纷转行,但在2009年8月,国际奥委会正式确认女子拳击成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比赛项目,并设置51公斤级、60公斤级和75公斤级3个级别的比赛之后,中国女子拳击界在一瞬间迎来了“雨后春笋”般的惊人长势。
几乎是在这个消息爆出的同一时间,全国各省市体育局纷纷成立女子拳击队,2011年4月进行的全国女子拳击锦标赛上,各地派出参赛队伍多达40余支,参赛队员多达197人,尤其是3个奥运级别的参赛人数更是多的令人吃惊,51公斤级有31人,60公斤级有24人,75公斤级也有17人之多。根据中国拳击协会的最新统计,目前国内的女子拳击队数目已经达到近百支之多。
尽管任灿灿夺得了伦敦奥运会女子拳击项目的银牌,但一开始她从事的并不是这项运动,2002年之前,任灿灿在学校主修的都是女子100米栏。中国女子拳击队教练田东说道:“任灿灿以前练的是田径,后来得了心肌炎练不了,就改行练拳击。”
除她之外,2010年广州亚运会57-60公斤级冠军、2010年世界女子拳击锦标赛60公斤级亚军董程也不是一开始就投身拳击事业,她以前是一位篮球运动员。“当时教练告诉我们,如果董程接着练篮球,被选到省体校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女子拳击是个新项目,练的人少容易出成绩,很有希望被选上。”董程的父亲董善说道。抱着这种思想的运动员和家长非常多,一位地方教练就说道:“我们女拳队是去年省体育局组建的,投了30万元,现在队里有15个人,一多半是小级别的,因为大级别的队员招不来。半路出家的也有,我们队里有个小孩原来是练举重的,现在也来练拳击了。”除此之外,还有些教练和运动员是“服从分配”被逼转行。看来女拳的确是个香馍馍,过来抢的人可不少。 [详细]
2009年,女子拳击成为伦敦奥运会正式项目,由于这一项目在世界范围内还未普及,夺金概率较大,促使中国大力发展女子拳击事业。事实证明,这一走捷径的策略似乎很有效。
2009年3月举行的第三届全国女子拳击锦标赛,81公斤级冠军汤洁丽仅获奖金1000元。
目前女拳在国际上还未普及,很多选手也都是半路出家。譬如参加本届奥运会的凯蒂-泰勒,她曾是爱尔兰女足国家队主力。
由于在女拳被列入奥运正式项目之前,国内在这一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但为何人人都要挤破头投身这一领域呢?最重要的原因莫过于女子拳击是非常容易在奥运摘金的项目。除了美国、英国、中国等极少数国家女子拳击发展的不错之外,其余大部分国家的选手水平还较为业余。世界女子拳击锦标赛创办于2001年,目前仅仅举办了7届,在2012年秦皇岛世界女拳锦标赛10个项目的比赛中,中国夺得3金1银1铜,而并列金牌榜第二名的美国、俄罗斯、英格兰等7支队伍都是只获得1枚金牌。秦皇岛女拳世锦赛参赛人数仅有307人,而2011年业余男拳世锦赛却高达685人。
而且在国际上,女拳运动员并没有足够的经济保障,这使得他们的水平很难得到持续稳定的提升。譬如英国的五名女拳运动员辞职后到谢菲尔德集训,他们每周有四天要住在训练中心对面的小饭店里,为了节省开支也只能住双人间。她们无法得到英国奥委会或者英国政府的补助,只能获得拳击协会每年给她们的7000英镑支持,以缓解因辞职而造成的个人生活拮据。虽然这并不是一笔小数目,但是对于这些需要训练设备、营养补充的高水平运动员而言,依然显得捉襟见肘。
女拳在中国迅猛发展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即便进不了奥运,力拼全运会也是有足够的经费保障的。2009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拳跆中心主任常建平说道:“国家体育总局规定,奥运会项目必须是全运会项目。我们正报总局审批,力争级别数翻一翻(达到六个)。”正是在这样的趋势下,各地纷纷成立女子拳击队,2011年4月份,黑龙江教练李志刚便带着15名年龄在14-16岁的女孩南下,成立了海南女子拳击队,主要目标是为2018年全运会做准备。
中国资深女子拳击教练吴斌就说道:“中国女子拳击以前的日子是比较难过。但自从女子拳击这个项目2009年入选奥运会后,全运会也有了这个项目,各省市现在都很重视,所以现在的境况好多了。国家队运动员每月拿个5000元左右很正常啊,像省队的运动员,成绩好的也有两三千块钱的。”这无疑对女拳运动员而言有很大的诱惑力:这个项目竞争性不强,而且即便进不了奥运会,还有全运会作保障,何乐而不为?这些因素,无疑促进了女拳运动的突飞猛进。[详细]
女拳这样的“大跃进”发展,在以往女子足球、女子水球等运动项目中都有所体现。不过这些没有群众基础的项目,想要依靠举国体制一直维持下去,难度不小,女足的衰落便是前车之鉴。
家喻户晓的女足运动员刘爱玲,最初是练田径的。
拳击对人体的伤害较大,尤其对于青少年选手而言。图为韩国女选手金珠熙(Kim Ju-hee)在拳击比赛中挂彩夺冠的一幕。
在中国“奥运至上”的举国体制中,运动员因为突增的奥运会金牌转项的例子并不鲜见,尤其是那些缺少群众基础的运动。比如在北京奥运会上一战成名的“蹦床公主”何雯娜,她也是在练了两年体操之后才因为蹦床项目入选悉尼奥运会而转项。何雯娜自己也承认:“体操练的人实在太多了,不容易出成绩,所以我练了一段时间之后就有点练不下去了,这是蹦床刚好开了项目就转过去了。”
个人项目是如此,集体项目也一样。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女足首次被列入奥运正式项目,而中国的主管领导也在那个年代用行政手段“创造”了一支毫无群众基础的球队,潘丽娜、李秀馥、刘爱玲、吴伟英们从各个项目上转投足球场,刘爱玲甚至在15岁之前都没有接触过足球运动。包括后来一点的高红、赵利红、韦海英,几乎都是在老的体校体制中由其他运动项目改行来从事女足的。
在国际竞争水准较低的环境下,在其他运动项目接受过长期专业培训的运动员们,很快就能达到较高的水准,并且取得相当的国际赛事成绩。但是一旦随着这批“黄金一代”的老去,再加上其他国家群众基础提升,中国很容易在这些项目中后劲不足。譬如中国女足在2004年陷入低谷,0-8不敌德国依然历历在目,本届奥运会预选赛甚至未能拿到出线权。而类似于女子曲棍球、女篮这些缺乏群众基础的项目,也只是在某一时段昙花一现,本届奥运会均未进入四强。体育社会学家金汕认为:“每个奥运项目背后都应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如果整个项目就靠一支国家队来完成比赛任务,那就偏离了体育的本质。”
而且女拳相对于女足和女篮这些运动来说,更加缺乏群众基础,其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女子身体对抗性运动在中国本就缺乏群众基础,更何况是拳击如此暴力的运动;而且拳击也容易对运动员的身体造成较大的伤害,这会让许多家长望而却步。中国拳击队教练田东表示:“我发现大部分练拳击的都是调皮捣蛋的,没有品学兼优的。”而且拳击界普遍认为,女运动员开始练习拳击运动的年龄不应小于15岁,“因为大部分孩子要到16岁脑发育才逐渐成熟,要是13岁或14岁就开始练,大脑很容易受伤。所以,教练不会鼓励小孩,尤其是女孩子练拳击。一定要等到16岁以后再开始专业训练。”[详细]
|
编辑:钟方亮 | 策划:专题组 | 撰稿:刘跃进 | 零度角微博 推出:2012.08.10 |
分享到: | 体育首页 | 回到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