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棍球】中国女曲选手多为半路改行 08年银牌背后:金昶伯魔鬼训练

韩国人金昶伯执教中国女曲九年,成为中国女曲崛起的最大功臣。

虽然中国女曲在北京奥运赛场上摘得银牌,但曲棍球项目毕竟不可能像足篮球和乒羽项目那样,老百姓都主动参与,单纯依靠社会力量必然行不通。据了解,北京奥运会前在中国从事曲棍球运动的人只有200人,目前,全国已有31个曲棍球人才培养基地,且大多都是依托于学校,后备人才有近五千人,对应的好教练也屈指可数。女曲发展艰难,投入太大是一个重要原因。一个球要200多元,一只球棍,最便宜的也得好几百,一双鞋也是好几百,至于场地就更贵了,铺一块标准青少年比赛场地至少要30多万元。相比之下,荷兰、德国等这些传统的曲棍球强国如今仍然主宰着曲棍球的“天下大势”。据悉,曲棍球强国荷兰的面积不大,但却拥有2万多个曲棍球俱乐部和1千多块曲棍球专用人工草坪,这样的“家底”让中国曲棍球怎样去追赶。

虽然早在1980年奥运会上就有了女子曲棍球项目,但是直到1999年中国女子曲棍球集训队才正式成立。此前在中国从事这项运动的运动员大部分是改项目而来,比如中国女曲队长马弋博就是从足球项目改项目而来,名将陈秋绮也是足球运动员出身,周婉峰更是从小练习篮球。所以大部分是半路出家的中国女曲队员能在奥运会上创造银牌的成绩实数不易。而像荷兰、德国等传统强队,整个国内有几百万参与曲棍球的运动员,几乎所有的球员都从4、5岁开始接触曲棍球,而在曲棍球在荷兰的影响力不亚于足球。

面对艰苦的客观条件,女曲能够取得奥运银牌与韩国教练金昶伯的努力密不可分,1999年,时任韩国队主教练的金昶伯毛遂自荐来到了中国,并且开始了自己在中国长达九年的执教生涯。在带领中国女曲的九年间,金昶伯倾注了全部的心血,用被称之为“魔鬼训练”的培训方式,将中国女曲由一支名不见经传的无名之师塑造成了世界一流强队,一枚银牌创造了中国曲棍球奥运会最佳战绩。

北京奥运会后金昶伯交出教鞭,但继任者金相烈的队伍并没有延续金昶伯时代的辉煌,中国女曲在北京奥运后参加的世界杯和冠军杯等大赛中,最好成绩竟然只是2010年冠军杯第6。本次出征伦敦,签运糟糕的中国女曲被分在了与世界排名第一的荷兰队、东道主英国队以及韩国、日本和比利时所在的“死亡之组”,出线形势极其严峻。[详细]

【帆船】帆船帆板高额运动消费阻碍国内普及 科研人员“暗助”殷剑摘金

北京奥运会,殷剑在帆板RS-X级奖牌轮赛比赛中顺利夺冠。

帆船运动一向给公众以高端运动的印象,与普通群众缺乏近距离的沟通,无论是参与者还是观众群均属小众。在很多人看来,玩帆船帆板运动最缺的就是钱。据了解,购买一艘帆船至少需要30多万,这就相当于一辆中级轿车的价钱。此外,其高昂的帆船耗损、维护、师资等一系列费用决定了帆船运动至少目前还不可能成为泛意义上的平民运动。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自然不会有较高的经济水平,也就更谈不上观众的关注度了。

毫无疑问,中国帆船帆板队又是一支“短期见效”的国家队。2005年底,队伍在福建东山开始集训以来,从最初的128人中逐步调整和筛选,最终确定了参加奥运会的16人阵容,其间分别在青岛、海口、上海和武汉体院等进行转场训练。 同时,帆船帆板作为一个涉及多学科知识的“高智力项目”,同样是在2005年,一支由来自武汉体育学院等多个部门的科研人员组成的工作团队也组建了起来,科研内容涵盖空气动力学、海洋气象学、电子信息等学科。短短三年间,这支科研队伍与国家队教练员一起摸爬滚打,为的就是用最科学的方式帮助帆船帆板队进行特训。

北京奥运会上,殷剑在女子帆板RS-X级奖牌轮赛比赛中顺利夺冠, 但是,殷剑的帆板首金虽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国人对这项充满挑战的运动的热情,却在短短四年内改变不了中国帆船帆板的现状。伦敦奥运中国队派出的9人阵容中,唯一的亮点恐怕也只有北京奥运会女子激光雷迪尔级亚军得主徐莉佳 ,但是她在伦敦奥运周期饱受腰伤困扰,直到去年才恢复训练,能否再为中国队摘金添银还存在很多变数。相比之下,欧洲选手长期处在帆船帆板运动的霸主地位,其原因是欧洲的竞技帆船运动历史悠久,帆船俱乐部遍布各国,群众性活动也很普及,国际帆联的会员国仅欧洲就占三成以上。另一方面,欧洲帆船竞赛品目繁多,几乎每周都有大型的竞赛,对他们选手的技战术提高也非常有益。[详细]

【赛艇】中国赛艇队北京奥运一战成名 近十亿资金投入换回金牌

北京奥运会女子四人双桨决赛中,中国队在最后一刻超越了一直领先的英国队,以6分16秒06夺得冠军。

尽管大多数中国人对赛艇项目还不熟悉,但赛艇队一夜之间却变成了一支准备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冠的运动队了。其实自2006年以来,中国赛艇选手在世锦赛和世界杯赛事中共获得18枚金牌,是之前3年所获金牌数的两倍多。要知道,自1932年首次参加奥运会以来,中国在赛艇项目上仅获得4枚奖牌,且一直与金牌无缘。

中国开展赛艇运动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80年代,参加国际赛事的中国赛艇队被老外戏称‘吃水花队’,因为总是落在最后。这项运动来到中国后就遭遇了水土不服,既无群众基础又无场地基础。目前中国赛艇运动共有2000多名专业选手,由于项目普及性不强,很少有关注者和业余参与者。另外,器材的昂贵价格也在这一项目与公众之间树起屏障。据介绍,一条单人艇价格约为14万元人民币,八人大艇价格约为40万元,就连一支桨的价格都在几千元至上万元不等。高投入使得这项原本欠缺群众基础的赛艇变得更加“冷门”,如今,国内只有江苏、湖北、广东、江西、浙江等为数不多的省份在发展这一项目。

为备战2008北京奥运,中国体育运动总局加大投入,聘请外教,建立了四个训练基地,加大了科研力度。 北京奥运会上的赛艇项目有14个。为此中国投入了数亿乃至数十亿资金引进教练、完善设备,以加快这些项目的发展。包括伊戈尔·格林科在内,中国聘请了约20位知名外国教练执教各个项目的国家队,还有更多外教在为国家队输送人才的省队执教。为了赛艇队能够出成绩,他们还斥资1000万美元,在千岛湖畔修建了一座气势恢弘的体育训练基地。斥巨资、请专员,中国赛艇队在北京奥运会上终于拿到了苦苦追寻的金牌。在家门口,中国一共有6艘艇闯进了各项决赛,结果在前5项决赛中,只是收获了一枚银牌,但在最后的女子四人双桨决赛中,中国队以6分16秒06夺得冠军。拿到了中国赛艇队历史上的第一枚奥运会金牌。[详细]

【艺术体操】舍弃个人项目专攻集体艺体08创历史 伦敦奥运冲击前十成目标

北京奥运会艺术体操夺得银牌创造历史。

自1981年中国首次参加艺术体操世界锦标赛至今,艺术体操在中国仅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但是与群众基础好的健美操、体育舞蹈相比,艺术体操似乎是培养精英的。以上海为例,除了一些高校开展艺术体操选修外,全市只有长宁、静安和浦东新区输送后备苗子,练艺术体操的娃娃不超过100人。

但起步晚并不代表出不了成绩, 为了集中优势,从2005年起,十运会个人项目冠、亚军孙丹、章硕两名国内最顶尖的个人全能选手通通放弃了个人项目,开始主攻集体全能。很快,她们就和其他队员磨合在了一起,在2006年的法国邀请赛上中国队就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四年前的北京,中国队在艺术体操项目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摘得一枚集体银牌,尽管这其中坐拥主场的优势自不待言,但外界依旧对中国艺术体操的发展前景抱有很大希望。2009年全运会后,获得北京奥运团体银牌的队员们悉数告别赛场。

广州亚运会上,全部由新人挑大梁的中国女子艺术体操却遭遇了滑铁卢,仅仅名列第五,在这支队伍中无一人有过参加亚运会与奥运会的经历。 大换血之后的队伍败在了经验不足,更是在伦敦奥运周期步履蹒跚,去年9月的法国世锦赛暨伦敦奥运会资格赛上由小将担纲的中国队痛失集体项目奥运参赛席位,仅剩广西小将邓森悦一人拿到了个人全能项目的入场券,但就目前实力来看,想要冲击TOP10绝非易事。 艺术体操诞生于苏联,到现在为止俄罗斯依旧把持着该项目无人能够撼动的霸主地位。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艺术体操和花样滑冰是俄罗斯女孩中最流行的两项运动。 在近四届奥运会上,全能前三依然被前苏联冠军把持,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选手的强大让其他国家选手难以接近奖牌。[详细]

中国沙排运动普及度近乎为零 精缩培养薛晨/张希高居世界第二

沙排在中国是一项开展时间很短、影响力甚微的小众运动。相比起美国、巴西等世界沙排强国的雄厚群众基础,中国沙排运动的普及度几乎为零,人才的厚度也有明显不足。自1993年国际奥委会正式确认沙滩排球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后,中国排球协会从1994年开始举办正式的全国沙滩排球比赛。而这些相比于一些沙排强国显然差得很远,比如如今的巴西青少年注册的人口在沙排协会记录的有70000人,除此之外,各省市也有很多学校的学生从事排球训练,他们每年都通过在基地的选拔来确保自己能够进入青少年国家队。

2000年,中国沙排在奥运会上开始崭露头角,熊姿/迟蓉获得了女子沙排第9名,中国沙排完成了自己在奥运会的第一次。北京奥运会之前,中国选手的奥运最好成绩是第九名,但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选手田佳/王洁、薛晨/张希包揽了银牌、铜牌。沙滩排球项目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突破,重要的原因是提高了重视程度。

在雅典奥运会上失利之后,2006年排球管理中心加大了对沙排的投入力度。2006年初,中国沙滩排球队前往美国进行了45天的集训,在美国,中国沙滩排球队接受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队教练戴恩•塞尔兹尼克的技术指导,还接受了体能教练汤姆对高大队员的专门指导。 “走出去”是中国沙排成功的重要战略,而与之相配合的则是“精兵战略”,在经费并不足以保证所有沙排国家队队员都可以长期国外训练比赛的情况下,队里重点培养几对尖子,保证她们的发展。 如今,自北京奥运会后进步神速的薛晨/张希组合足以承担中国代表团冲击排球项目奖牌甚至金牌的希望。两人自2009年底两人新搭档之后整体表现相当出色,目前在奥运积分排名上更是高居第二位,仅次于2011年世锦赛冠军、巴西组合拉里萨/朱莉安娜。 [详细]

中国蹦床队02年成立成绩直线上升 04年首次参加奥运08包揽双金

蹦床运动在中国起步比欧美晚了40年,在2000年蹦床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后,2002年年底,国家蹦床队才成立,2004年才首次参加奥运会……由于其与技巧和体操项目的类似性,中国蹦床项目发展的异常迅速。

虽然中国蹦床队成绩比较突出,但是由于普及度低,很多选手也是半路出家。像北京奥运会蹦床项目的两枚金牌被中国选手包揽——男子金牌获得者陆春龙、女子金牌获得者何雯娜都是从体操项目改练蹦床。看到中国蹦床队在短短十年间就追赶上了西方近五十年的发展水平,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段世杰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蹦床是中国所有竞技体育项目中,编制最少,用时最短却出成绩最快,最好的体育项目,中国蹦床队的成功经验要在其它的竞技项目中推广。”[详细]